其實1080p或者叫Full HD已經清晰度很高了,合理視距情況下(參考THX家庭影院標準)入門級及以上標準高素質家用投影機(別和我說微投、“智能”投影機……)幾乎看不到像素點,尤其是觀看近幾年新出的片子,比如我家娃最喜歡的《憤怒的小鳥2》,非常清晰銳利。

  


  那么有人問了,0.47DMD芯片抖4K不就是1080p快速位移出來的嘛,和0.65英寸芯片的1080p對比能有多大優勢呢?

  


  下圖比較直觀,明顯即便抖出來的,也要更清晰(或者說顆粒感沒那么強了,當然還會引入一些其它問題,那是另外一回事),雖然“底大一級壓死人”,但是別忘了,投影機屬于典型的數碼產品,高度依賴程序算法和芯片,新出來的技術就是會碾壓老產品,和手機一樣,買新不買舊是一個道理。

  


  所以,投影機這種東西,老蝸牛建議你一定要買新款家用機,別聽人忽悠買那些參數很漂亮的退役工程機,或者老掉牙的所謂“高性價比”產品。

  那么,有必要換4K投影機嗎,不就是清晰度比1080p機子強點?

  這里面明顯有誤區,大家都拿“4K”作為賣點,但其實4K同時也代表了支持UHD標準,不知道的小伙伴先普及下:

  UHD也就是超高清藍光的畫質提升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分辨率、色深、色域、對比度與幀數。分辨率我們都知道,就是4K。

  色深:10bit。超高清藍光標準中規定色深為10bit,即能夠顯示10.7億種顏色(RGB中每一個顏色有2的10次方也就是1024個等級,RGB三色則共有10.7億(1024×1024×1024)種色彩搭配)。而普通藍光標準支持的是8bit色深,只有1677萬種顏色,差距懸殊。

  


  色域:BT.2020色域標準。BT.2020色彩空間已被ITU國際電信聯盟組織定位4K/8K時代的一個圖像信號色域標準,也是超高清藍光的標準之一。普通藍光標準使用的是BT.709色彩空間,它僅覆蓋了BT.2020色彩空間的35.9%,后者是目前顯示設備中最大的色彩空間,覆蓋了CIE 1931色彩空間的75.8%。(如果你的投影機色域夠寬,看看《瘋狂原始人2》,會有打開色彩新世界的感覺)

  


  對比度:HDR高動態范圍圖像(HDR10+,杜比視界之類的就不展開說了)。HDR并不是超高清藍光首先提出的概念,但它對畫質的提升是至關重要的,也是超高清藍光標準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HDR,高動態對比度,表現在畫面上就是能夠同時照顧到暗部與高亮細節,帶來更接近人眼視覺的動態范圍。普通的電視、投影機等顯示設備由于存在亮度極限,對比度表現始終有限,也就是SDR(Standard Dynamic Range)水平,一般我們手機的液晶屏幕對比度也只有1000:1。引入HDR后,可以達到更寬的100000:1對比度。(遺憾的是投影機亮度一直很拉胯,難以真正完美呈現HDR效果,這時候動態映射以及算法就很關鍵,早期因為標準不完善,技術和經驗積累不足,很難做好,而越是新款、越高檔的家用投影機在這方面會表現得越強,當然并不絕對,僅代表老蝸牛個人觀點)

  


  幀數:60p。幀數代表了1秒視頻內所包含的畫面數量,幀數越高,人眼所觀察到的畫面也就更流暢,不至于有斷斷續續的感覺。普通藍光標準的幀數是24p,這也是對早期膠片電影規格的延續,而超高清藍光標準可以支持到60p,只要支持高幀數,播放超高清藍光影片就能獲得更流暢的畫面表現。(想體驗一下的話可以看看《雙子殺手》和最近上映的國產《狙擊手》)

  4K、10bit、BT.2020、HDR、60p,超高清藍光可謂是五位一體的全方位畫質提升,再加入全新的H.265/HEVC編碼,畫面表現對比普通藍光標準是碾壓性的,當然前提就是你也要配一臺足夠優秀的4K投影機和超高清藍光播放機。

  所以問題的答案不用我說,你已經知道了吧?知道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