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主流15聲道及以上歐美AV前級功放分析匯總
一、前言
本人小黑屋正在進行重聲處施工中,規劃15.2聲道。揚聲器、后級均已下定,低音炮選項也不多,唯獨前級變數大難下手,參考jesson1971老哥把市面幾乎所有高級AV前級進行梳理匯總,本人縮小范圍至國內市場比較容易買到的主流16聲道以上歐美前級。信息來源主要通過論壇潛水學習,結合部分試聽感受,再參考各群內大燒的經驗總結和用戶體驗綜合提煉。
本人的電路基礎和聲學認知距jesson1971差太遠,沒有像前輩那樣羅列詳細的參數指標,僅根據各品牌特征,列舉出我的感性認知和使用建議,根據價位進行的大致分級,現分享給有需要的朋友。
1.1:對前級的理解
物質由能量組成,AV系統能量絕大部分來源于市電,過程中沒有新能量的產生,因此回放環節歸屬于信息對于現有能量的調動、統籌、組織、轉換和使用。
信息的作用就是消除不確定性,通信的作用是通過消息的傳遞,使接收者從收到的消息中獲取一樣東西,因而消除了通信前存在的“不確定性”。通信后接收者獲取的信息在數量上等于通信前后“不確定性”的消除量。所有信息系統都有可歸納的基本規律:由信源、編碼器、信道、譯碼器、信宿組成。
參照信息系統的結構,不難看出我們把玩的AV系統,其實是一個典型的單向信息系統,其路徑是一個標準的數據到還原回放的過程。
因此,AV系統是嚴謹的信息科學,不是玄學。而前級的屬性就是分析、調動、組織、加工、分配信息的能力,具體表現即作為音頻數據處理中心,其運算、解碼、修正、還原和輸出的硬件搭配與軟件編寫的融合程度,直接控制回放的結果,也就是數據還原段占據可變因素的部分,很大程度的影響觀影聽音的體驗。由于人類對能量與信息的利用能力永遠在進步,買新不買舊符合科學進步原理。
1.2:前級功放主要看4點:
1.2.1:運算能力(解碼、音效、聲場)
1.2.2:DAC芯片(聲底、音質、音色)
1.2.3:空間修正方案(聲學修補軟件、契合度)
1.2.4:平衡設計(輸出失真度)
以下僅為本人主觀看法,水平有限必定有偏差錯誤,請高燒大佬們指正補充,也歡迎燒友們吹水瞎BB,請嘴下留德,友好討論,嚴謹互掐。
二、正文第一級:歐美主流級
國內售價約3-4萬區間,無論從聲道數還是價格,已經和日系大眾機種有明顯距離,對比日系旗艦天龍A110/8500、馬蘭士8805、雅馬哈5200,其歐美聲底、厚實中頻、影院質感等有一定優勢,但在解析、細節、操作、品控等方面各有優劣。清一色16聲道起,對于想淺嘗歐美聲底的燒友,本級別的機種都可以完美勝任。
2.1.1:Arcam AV 40和JBL SDP-55




因為兩款是馬夾關系的雙胞胎,必然高度相似。一個構架多幾個分身,說明哈曼集團的套娃組合,已經完全吃透了大眾和吉利“多生孩子好打架”的市場策略,覆蓋Arcam、JBL 、Audiocontrol等品牌,當然從降低研發成本、提高效率、整合資源、發揮品牌溢價優勢并擴大市場,此一系列商業策略考量是合理的。不過,站在燒友的角度,本人是不太認可收購套娃、貼牌出貨套路的,我們都知道一個產業的良性發展,必定是充分競爭百花齊放,發燒津津樂道的是各廠家對音樂藝術的理解、多年技術的沉淀以及軟硬件整合輸出的能力,是十年一劍的匠心體現。而套娃操盤的本質是資本運作,遵循的是快餐文化或拿來主義,追求的是市場覆蓋率,在一個增長不明顯的小眾市場,采取這種策略,可想而知大魚把小魚吃完了后,還剩下什么。
BTW,除了SDP-55套了AV40以外,往上有SDP-65、SDP-75,套上了Trinnov Altitude系列,入門型號剛過就到頂級型號,斷了兩層的跨度挺大的,按理說弄兩中高級承上啟下更合適。市場存在就有合理性,我們可以表達自己看法,可以瞎BB,是否愿意拿銀子投票則取決于自身的側重與取舍。
回到產品本身來講,即便這兩款歐美主流機,影院感已經超過絕大部分日系,但是AV40的硬件構架和后面即將亮相的機種比起來,是有明顯劣勢的,AV40的DAC是2顆ESS 9026 PRO,JBL55是2顆9028 PRO,均按1配8的比例分配16個聲道,DAC的用料跟接下來的前級相比也是最少,其他機型大多以1配2的比例來配置聲道,剛好夠用和充分冗余的定位,還是有區別的。軟件是第三方大廠DIRAC授權,并非自家開發,橫跨了兩間公司不同的部門,兼容性問題比較復雜不易解決,尤其前期各種bug加死機,據說更新到現在已經基本ok。
校音來說,Arcam和JBL都是有底子的團隊,開聲就能感受到歐美的聲底,氛圍、解析都不錯,人聲和線條質感尚佳,音樂性也還行,爆發力欠缺點。
不得不說,JBL55具備DANTE接口,這其實是很厲害的一種數碼輸出方式,繞過了DDC芯片的瓶頸(通常DSP解碼/編碼PCM格式,通過DDC芯片把I2S轉AES),是更接近“源音”方式的數碼玩法,在中低段位這可是獨一家的高級存在。不過,玩到外掛解碼的段位,會用到SDP-55,嗎?即便有點小雞肋,聊勝于無也值得鼓勵。
2.1.2:Anthem AVM-70

美國售價3500刀,與上級的Muse的6499到和MP-40的9499刀比起來,無疑是性價比之選,因為從資金投入和效果產出算,離上級機種的終合差距不可能有價格差距那么大。站在自家傳奇機種D2V的臺階上進化的換代機,延續本廠的校音特點:清晰、有條理、高連貫性、支撐整個氛圍的“直白型”輸出。
由于是新發布產品,用最新的DSP沒有懸念,DAC也采用了長期合作的AKM的8顆4490,雙方的基礎校音都很成熟,且AKM屬于比較討巧,開發門檻不高的芯片,因此用家不少。據說,因為芯片供應不足,本機型后期版本的型號已經改為ESS芯片,請各位用家予以確認。
其獨有的15.2聲道,自帶管理雙炮的功能,其實讓我糾結了很大一陣。因為8萬級以下的產品,比如Muse和MP-40,都是15.1組成的16聲道,結合本人的使用場景地面9聲道,天空6聲道,已經把揚聲器的15個聲道用完,還想配置雙炮的話,只能把剩下的.1低音通道,握手串聯起來當一個炮管理。唯獨圣歌是15.2可以單獨管理雙炮,對個別精細化玩家或許有吸引力。
2.1.3:Monoprice HTP-1


ATI代工,ATI集團美國本土的品牌,主攻美國的性價比市場區間,8顆4493芯片,從硬件堆料上比AV40和SDP-55高一級,從芯片型號看出略微領先AVM-70的8顆4490的,有大佬反饋整體輸出與風暴MK1同一檔次,硬件素質和音質不用懷疑,為本梯隊之最。AKM加持,音樂味比樓上只贏不輸。也與AV40及SDP-55一樣,用第三方DIRAC軟件,兼容性的問題比較復雜不易解決,橫跨兩個公司不同的部門,也和SDP-55同樣的情況,上市的時候軟件和硬件匹配度差經常閃退,經過多次升級后趨于正常,額外付費499美刀后開啟高段位的DIRAC+BM多炮管理功能,空間修正能力達到風暴MK2水平。
因ATI收購了Datasat,校音團隊是前Datasat的工程部,因此支持Auro3D,Datasat可是根正苗紅的影院宗家,難怪出聲能得到如此高的評價。在美國是入門繞不開的選項,不過國內代理貌似不給力,宣發不到位,常年貨源不穩定,用戶太少難以掀起大浪,在國內成為冷門,委屈了一款好機。
第二級:高檔入門級
國內實價約5萬區間,雖然稱為入門級,其素質已非常優秀,尤其Muse和Mp-40,不約而同的采用Burr-BrownPCM的DAC,貫穿廠家對音樂的理解后自行開發的方案,并未使用芯片廠包辦的現成方案,與第一類芯片廠家集成包辦的機種拉開本質的差距,進入AV前級高素質的領域。
2.2.1:Anthem AVM-90


美國售價7000刀,已經超過Muse。類似于輝騰的定位,至少也是豐田的皇冠。把前面圣歌70的15.2擴充到了19聲道的15.4,原生單獨管理4炮誠意滿滿。開發初期最強殺手锏就是用到了8顆AKM 4499芯片,應該算外購芯片的集成前級里最高配DAC,參考級32位,768kHz的DAC,指標優秀,分析力超群,音質一定是強項,聲底美滋滋是必須的,廠家最高規格的線路設計,高精度大補元件,超大高效環形電源,無論70還是90,看得出圣歌這招“田忌賽馬”是非常聰明的策略,市場的反應也非常積極,經常引起討論。
不過,由于AKM生產線失火后連續兩年沒有晶片供應,AVM-90處于難產狀態,最終硬著頭皮轉向了ESS,基于圣歌和AKM非常成熟的開發和校音方案被迫爛尾,好比寶馬車的完美搭檔ZF變速箱供應不足不得不換用愛信一樣,在旗艦型號發生“臨時換帥”的變故,的對于圣歌鐵粉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廠家很實誠的交代了此事實,想必也花了心思做匹配和校音,態度點贊。據說首批AVM-90已經登陸國內市場,期待入手玩家的真實反饋。
ARC校正技術沒看到過用戶極特殊的嘉獎,找跑位功能到是個特色,快速測量先把所有音響重新擺位,以物理空間較好的聲音基礎才進行修正,個人以為比不上廣泛使用的完成版DIRAC,以及更高級的林道夫Room Perfect還有宇宙最強EQ創諾Optimiser。對于同集團的產物,比如百里登的揚聲器或低音炮,應該可以融合得更佳。
2.2.2:Acurus Muse

優勢1:13顆Burr-Brown PCM 1795芯片,屬于硬件驅動,其中10顆芯片一對一硬解10聲道,另外3顆解碼雙聲道,真正負弦波及正弦波全平衡線路輸出,與大鷹卡4、卡5極致卡設計類似,非常考驗外圍電路開發功底,唯有HI-END雙聲道研發能力足夠自信的廠家采取此BB方案,也體現了廠家的校音功底,解碼和音質跟隔壁林道夫設計理念有相近之處。硬件上下了重本,妥妥的同級別堆料王者,追求數碼時代難得的模擬味。
優勢2:2019年以前的Muse,DSP是十年前的產品,與大鷹卡3、卡4為同一顆,也是摩大大同時測試的ACT4和老款Muse MK1。2020年后,MuseMK2更新了DSP芯片,運算能力和旗艦ACT4齊平,也跟更高級的風暴MK2是同一塊DSP芯片,剛好適用于本機16聲道的解碼輸出。也就說算力、解碼能力、數碼聲音輸出動態,Muse MK2和風暴MK2硬件是同級的,看到這里Muse的用戶應該竊喜。因為大哥ACT4要處理20聲道,所以用上了2顆DSP芯片,而MUSE僅比大哥少了4聲道的解碼輸出和少1顆DSP芯片,從配置上已經綽綽有余。不過,軟件影響很大,廠家編寫的軟件系統,以及電路的設計,最終主宰了實際效果,當然這里風暴和大鷹還是略勝一籌,后面會講解。



優勢3:底噪極低,低不可聞,營造非常純凈觀影氛圍,主攻純美式風格,以“高保真還原”為目標進行開發調試,拳打腳踢力度不用懷疑。細節好、解析高、密度大、聲場廣,能保留最大的動態是其特色之一,HIFI表現和背景配樂也能也有非常好的發揮。
優勢4:原配的自動校音軟件ASPEQT,用料依然足到爆。4個超低噪音幻象電源麥克風,外置聲卡加載,可以斷定每個MIC都校準了,不然毫無意義。4個獨立式MIC取樣及生成調試數據,除了專業影院或者錄音室市場,絕無此等技術積淀,外包方式開發也絕無可能。加上DB9設計,標準的中控Control4 IP驅動,不出意外,這個團隊雖然很新,但應該都是影院或者STUDIO音頻技術背景的老兵。當然,外購價格2500美刀也是全場最高,額。。。不得不承認這是廠家的優勢,是咱們用戶的劣勢。

劣勢:一是沒有Auro3D的支持,而且以后也不會有,當然這點對于藍光商業影片的影響微乎其微,畢竟ATMOS是現實商業片源絕對的主流;二是ASPEQT調試軟件需另購,2500美刀(創諾的Optimiser都沒它貴),除了代理估計沒用戶會買。三是由于沒有預留足夠的Headroom(防止修正過渡導致失真的冗余設定,簡單的理解為:防失真保險措施),更說明廠家就希望原汁原味的表現,不修正邊幅。因此,若是玩家動手能力不夠導致PEQ搞不好,沒有預留足夠的Headroom(保險)幫你設限并補救,那么就會失真出壞聲;更甚的是如果你不用PEQ,聲音也會重大失真嚇退普通用戶,從而評價Muse名過其實或者價不配位。翻譯過來就是不調試不行,調不好也不行,只剩華山一條路,聲學環境--必須好,動手能力--必須強,否則出壞聲反倒成了大概率事件。
總體來說,Muse門檻高、挑環境、挑器材、挑技術、不全面、不討好、脾氣剛直、容差性低。類似于剛學成一身本事下山的中二青年,一言不合就鬧脾氣不配合,你得慣著他。他劍走偏鋒,是助劍魔獨孤求敗無敵于天下的玄鐵重劍, 前提是你得具備神雕大俠的修為。因此,Muse玩不好是大概率事件,玩好了上限奇高,汗血寶馬不是誰都能駕馭的,一旦能駕馭那就是馬中之王!
適用于:房間聲處扎實,認知通透,動手能力強大的老燒們。像我一樣的手殘黨,切忌不要高估自己的動手能力,除非你有萌爸作為堅強的技術后盾,客觀評估自己動手水平也是一種修為。你把他看成是寶馬M3或者是阿爾法羅密歐的三葉草吧,會玩肯玩的人愛不釋手,一般玩家慎重自審。我弟就買了臺M3,飯后沒事常約我吃涼蝦,喝完就回家,其實就為了炸街一圈,看他人車合一幸福的表情我大致也理解為何Muse得到高技術流玩家如此大的贊譽,本來馴服狂傲的“烈馬”,就是男人的樂趣,甚至終生不渝的愛好。Muse絕對的好機,但他太過個性,要求很高,用不好是你的問題,不是他的問題。
2.2.3:Lyngdorf MP-40。

優勢1:歐洲HIFI大廠的精華濃縮版,唯一獨款敢在任何宣發渠道揚言此型號與旗艦機種的音質、性能與軟件完全一樣的機型,比MP-60主要少HDMI2.1通道、幾個HDMI接口、數字輸出、DTS:X PRO、8K圖形處理、4個原生解碼功能,而已。也就說沒有以上幾點需求的話,花這個價格買到林道夫看家的音質及終合性能,12聲道獨立解碼+4個可定義的輔助聲道,明擺著以中檔代價換高檔體驗。
優勢2:高貴華麗柔情的歐洲聲,武打片、科幻片、動作片、文藝類、歌舞類處理得服服帖帖,要啥有啥。細節解析力、環繞活躍度、聲場空間及軌跡感、中頻密度低頻質感都沒得挑。HiFi大廠對聲音真實還原的要求很高,表現出無論腳步、開門、咳嗽,就該是這種聲音。然后極低的底噪烘托出高紋理細節,讓你不需刻意找著聽,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不會忽略掉任何有用的“聲音信息”,這種沉浸在環境聲音的感覺很是高級。
優勢3:8顆PCM1796雙聲道DAC做數位類比轉換,屬于軟件驅動,軟系統是鼎鼎大名的Room Perfect,完成度滿分。林道夫集中資源研發出通配版的RP,把林家旗下所有機型統一裝配軟件調校,不額外收費化繁為簡,明顯集中火力辦大事,是把高級聲處軟件與硬件開發融合得最深入的廠家之一。
林道夫為了實現其聲學目標--移除房間的所有東西(聲學模塊),在93年就著手于聲學軟件的開發并面世,2000年左右的Tact時代已廣泛商業應用,可想而知其成熟度和裝機效果。更硬核的是,Lyngdorf的目標是開發一種在不改變揚聲器特性、不進行動態壓縮的情況下對房間聲音進行校正的系統,即消除房間的負面聲學影響,同時保留揚聲器的聲音特征,對于全頻段進行無縫的融合,真實還原揚聲器的音色聲底。說到這里,我想到米開朗基羅:當我鑿去多余的石頭,“大衛”就誕生了。藝和技的巔峰領悟,其宗旨總是高度接近與雷同。
英國獨家經銷商Gecko對比高定品牌施坦威與中高品牌林道夫的時候,刻意去除了演示廳的聲學處理,不出意料的雙雙獲得頂級的聲音體驗。相信RP這份能力帶來的自信,我估摸創諾的Optimiser也有,甚至修正更強大更賣力,但林道夫無疑裝機下放最徹底。
劣勢:林道夫以音質和平衡著稱,有燒友說AV系統鐵錘、刺激、剛烈和蠻橫的氣勢略有欠缺,中頻厚度仍非頂級。不過也有用家反應林家中頻以及刺激度遵循真實恰當原則,一味的要求厚重暴力屬于“美顏加料”效果,不是廠家不能做,而是不愿意如此做。
總體來說,MP-40好上手、適用廣、門檻低,同時完成度高、容差性強、輸出穩定,是遇弱大補、遇強更優的加持利器,妥妥的四平八穩,配置均衡,有板有眼的大家風范。就好比射雕末期的少年郭靖,鑒于本身段位,雖絕對實力趕不上五絕,也是一等一的少壯正宗,具備華山論劍的入場資格。
私下透露畫外音,曾經有機會借到此機,小群燒友們計劃輪番試用,剛進第一位8805用家的門,未跑RP開聲就喊遭不住遭不住:“高頻通透、中評扎實、音質撓人、直沖腦門、猶如現場等評價不絕于耳”,自此本機從試用變為他專用,再未離開過他的房間,小群輪操的計劃也落空。此用家也憑此機坐實小群顏值與實力的擔當,重慶新生代燒友的標桿,AV圈德藝雙馨的典范。對重慶燒友圈熟悉的朋友可猜猜此標桿是誰。
適用于:客廳黨以及小白!RP可以處理任何類型的房間,無論什么環境、搭配,有沒有調試基底,都給你梳理得妥妥當當,尤其原始越差提高越明顯,無愧于客廳救星,聲學福音。另外就是從下往上升過來的玩家,對價格較敏感,對音質有要求,對性價比、全面性和完成度比較看重的中偏高級燒友。
第三級:高檔頂流級
市場落地價是8萬區間,其實到了這個段位,與更頂級的天花板級,我認為已經沒有明顯的差距,更多的是風格流派的差異,一定要說欠缺就缺在極致度上。天花板級為了實現設定的極致目標,而付出巨大成本,最終反映在定價上也是頂級,符合塔尖消費者不求最好但求最貴的原則。
2.3.1:Datasat RS20i。


首先出場的是大地的旗艦老大哥,根正苗紅的影院基因,本身就是環繞聲系統開發的公司,前身是DTS公司的電影部門,與Barco合作推出了Auro3D系統,嚴格定位來說,憑借其血統和來路,應該是和第四級天花板級平級的存在,不過礙于年代久遠,數碼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頗有“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悲壯,被我強行下放到第三級。
6顆AnalogDevice的ADSP-21369芯片,設計傳承自AP20,是一臺披著民用外衣的專業機,功耗驚人,需要風扇散熱,I/O接口采用了DB25排線插座,再次印證本機的純正影院血統。
不難看出,大地的走向是廣闊寬敞的劇院聲,獨特的寬松感,極高的透明度和穿透力,底噪極低彰顯豐富的弱音細節,自然明亮的空間臨場感,結項鮮明、定位準確、人聲厚重等影院特征無一落下。前面提過大地僅僅負責HTP-1校音,就助其收割一片好口碑,可跨級與風暴MK1一站,可想而知RS20i作為本派掌門師兄的功力何等深厚。
另一個特點作為Auro3D的開發團隊和13.1格式的制定方,對此技術的運用可謂登峰造極,云南換器材如換衣裳的鴨王大佬就將所有的DTS:X或DolbyAtmos全部上混為Auro3D輸出,對此效果贊不絕口,也導致我聲學設計的時候也花大代價添置Auro3D布局,以此實現DTS:X/DolbyAtmos/Auro3D全格式的物理兼容。
2.3.2:Acurus ACT4。

15顆PCM1975立體聲芯片,雙DSP芯片組成20聲道。其DSP和風暴MK2的DSP是同一顆,而他用了2顆。如果說小弟MUSE是堆料王,本尊老大哥就是堆料王中王。另外據說電源、電路有所升級精進,當然這也符合其掌門師兄的段位。不論怎么看,縱觀全場堆料能比ACT4更重的,非Old School的硬核品牌大鷹莫屬,本機綜合取向參考小師弟Muse,劣勢依舊,強勢更加突出,一脈相承個性鮮明。或許Muse小兄弟的光芒太過耀眼,全網沒有一篇專門對ACT4的深度測評,各AV群竟然也無人談論本機,這個大哥存在感相當的低,若哪位大佬對ACT4的堆料和效果有更多詳細信息,歡迎補充。
2.3.3:Lyngdorf MP-60 2.1。

多了幾個HDMI接口、支持DTS:X PRO、16聲道獨立解碼、歐美機率先裝配HDMI2.1,多了AES數字輸出,經過DDC芯片,可外掛洗水機提升“數碼音源”,與更高貴的大鷹、風暴、創諾暴一樣。也可外購更加接近“源音”的DANTE數字卡。其小弟音質和性能已經是高段位,作為旗艦,從解碼、接口、擴展性等方面作延展追求更加極致,非常明智的做法。核心的校音及軟件必然是口碑滿滿的RP,只能說優秀。前面說二弟MP-40是射雕期的少年郭靖,那大哥MP-60無疑就是神雕期的中年郭靖,把本身所學精煉貫通,從初出茅廬成長為一代宗師。
在這個檔次的機型,我認為已經達到了奔馳S600或者寶馬760的領袖水準,無論從動力、用料、工藝、配置、性能、安全性、舒適度、先進度等各方面已經是集大成之作,相比更頂級的超豪華品牌,拋開品牌溢價、手工打磨、細節定制、身份標簽等之外,實質差距微乎其微。
第四級:頂級天花板
市場價位是10萬+很多,也就是我所說的超豪華品牌級別,終于可以用到“最”字,沒有性價比可言,以下3臺都是各自領域的巔峰。不用再提什么解析、細節、環繞、結項、低頻素質等普通科目,肯定是頂級的存在,區別只在于哪些方面強得更極致。而且到這個級別,無一例外都可以數字輸出外掛解碼器請援兵擴充軍備,理論上提升和輸出不封頂。在此我們只討論廠家原配集成的單機,而且開篇直接說我的結論。
2.4.1:Theta Casablanca V--模擬感最強前級
。


大鷹作為1988年創建的老牌企業,從HI-END過來的前級,一直都是精品路線的小規模公司,專注開發發燒級兩聲道產品,以音質為主導。
幾十年HiFiDAC設計制作的積淀,模擬的功底十分的強悍,以傳統HIFI模擬分立器件的思路作AV前級,據說卡5每個聲道1顆PCM 1792的芯片,這料堆制霸全場,下重本的回報就是數碼時代很難得到的韻味(此話怎么似曾相識,有興趣的同學往前翻一翻用在哪)。軟件是融合得很差的DIRAC,補償能力弱,多炮加低管是少不了的,因此環境聲處必須到位,這是本機最大的BUG,原始聲學不到位,必定無法發揮本機真實實力,這是其他高級機種不存在的缺憾。拉跨的菜單設置,聲道數沒有同級競品多,沒過多涉及高級定制安裝市場,沒開放手動EQ是最大的敗筆,外加至少10年前的外形設計(幾代產品無明顯差別),無處不顯示處作為傳統HiFi設備的定位。因此,從Hifi過來對音質有高要求的用戶來說,具有獨特優勢,甚至是不可取代的機種,在本級別三大家內有最多簇擁者。
為了走得更遠,實現各種分體的Hi-end配置,卡5把前級該做的事情都做完,比如分頻、延遲,外接數字輸出,把解碼交給自家雙聲道解碼器G8S3-Generation 8 Series 3,第八代產品的Mark 3。相當于D3極致卡高級版,原廠配套獨立電源、音控、分頻、延遲、時鐘、洗水、屏蔽、真平衡模擬放大,在G8S3上一機實現,對前級素質的再一次升級。
大鷹在這里還設了個“后門”,卡5的前級音量控制是在DAC卡上,所以卡5數字輸出之后,音量調整也是在外接解碼器G8S3上實現,就說你不用他家的解碼器,會出現bug;相反用他家的G8解碼,一切就剛剛好。
原本大鷹最強項就是解碼音質,用2臺G8S3外置解碼器推前三和低音炮,用內置D3卡推環繞和天空,以更強的外置解碼干掉了單機集成的最強內置解碼,非但沒有補齊短板,更是把強項再次拔高,再次貫徹大鷹不走尋常路,一路Hi-end走到黑的意志。


不得不提下軟環境,有幸加入到大鷹群,被江湖代號鷹主任的蘇老板深深打動,從一個愛好者到代理,不僅申請團購價給鷹友謀福利,更是逐文逐字啃說明做翻譯,遇到疑問直接跟美方溝通,自制大鷹的指引導圖和使用建議,理清不少過往的疑難雜癥,成為高(傲)貴(嬌)的廠家與用戶的橋梁。粗略算下,哪怕大鷹在國內的年度總銷量所產生的利潤,還抵不上鷹主任系統的零頭,這種不求利潤但求傳播大鷹文化的精神,驅動力無疑來自于純粹的愛,這份熾誠是我在任何燒友群或者商家群聞所未聞的唯一,在這個群感受到發燒友該有的鉆研、凝聚和氛圍,必須給鷹主任加個大雞腿點贊。
2.4.2:Storm ISP MK2或MK3--影院感最突出前級。

DAC是AnalogDevice的ADAU1966,大家可以回想下還有哪家用的同廠芯片。單顆負責16聲道,屬工業用級別,并非特別Hifi或高級,因此音質沒特別突出。前面說了風暴的DSP硬件和Acurus同級,不過他編寫的軟件,解碼及運算方面,風暴強過Acurus,同理空間運算,也是風暴更強。研發團隊依靠對家庭影院的深入理解,付諸于軟件的編寫把風暴送入天花板之列,實屬不易。
據Ken Li介紹,風暴的前身是Auro3D,說明來路很正,軟件是第三方常客DIRAC,不過本機裝配的號稱“完成版或定制版”,至少在目前市面上應該是主機廠與第三方軟件DIRAC開發融合度最高的產物,能與DIRAC融合發揮至現階段最強的機種。
在天花板的段位上,音質硬件比不過樓上的大鷹,音效軟件打不過樓下的創諾,反倒被擠在中間賽道,沒有特別突出項,一心一意營造出高超的影院感。憑借密度、瞬態、迅速、刺激、動態、暴脾氣、蠻橫狂躁、孔武有力的個性,紅孩兒一樣的炸裂感,讓萌爸調校后贊不絕口、欲罷不能,視為前級的終極目標,而且那只是風暴MARK 1。它就是肆無忌憚的熱血小伙,一身的腱子肉,隨時發飆,就AV系統來說,各方面都非常好,但又不偏科,反倒顯出他的均衡全面,看武斗片打到爆就對了。背景音樂和演唱會表現并非頂級,是難得一見的 “AV暴力美學”平衡機。
2.4.3:Trinnov Altitude--智慧程度最高前級。

創始團隊自千禧年初期就和Auro公司關系密切(怎么又是他!頂層圈好雜~亂啊!),致力于3D環繞聲學和聲場研究,從“三度空間的聲頻測量”起家的技術背景,也被最多的錄音師使用,DTS:XPRO就是基于創諾的硬件支持開發出來的編碼格式。
其本身就是一臺安裝Trinnov程式的專業電腦,用電腦主機板專門用來處理數位音訊的控制中心。運用CPU強大的運算能力結合高精度測量與校正,取得三度空間響應的精密測試數據,全宇宙最強的AV前級控制軟件--Trinnov Optimiser,加上3D重映射功能,將所有喇叭的方位與高度「移位」到最理想的位置,確保音場與聲音物件定位的正確性;再把所有喇叭的音色音底優化到一致,即便八國聯軍也可步調一致、同頻共振;使所有聲道喇叭的時間相位趨于一致、猝發的能量在同一時間抵達人耳,展現出更高的動態對比,而且在三度音場之中所有的聲音物件不是只有明確的音像定位而已、還有著清晰的輪廓與實體感。
這等智能音效處理能力絕無二家。實屬跨越所有傳統前級,另一個時代的產物,表現非常全面、聲音精準程度最高,尤其對于音效、混音的處理是最極致的機種,包括最好的低管,最強的空間感、層次、定位、解析力和音效,創造出一種美妙的聲場,音像的定位與移動無懈可擊。




同時,調校機能最復雜,所有的格式全兼容以并可持續升級兼容新格式,比如HDMI2.1或者8K視頻,由于所有聲道獨立設置的靈活性和擴展性,也最適合于高級私定市場。這也代表,Altitude 32將不受音效格式變化的影響,不管現在輸入的是那種音信,或未來納入哪些新格式,最終都能讓音像精準出現在“該出現的位置”上,不受規格戰爭的影響。
AV玩到最后就是全數碼方案,這點來講創諾有絕對的優勢,高配玩家外掛HIFI用的DAC,強化了音質這塊略微的薄弱,國產的泉、梅都是常見選項。如果說大鷹外掛類似于虛竹把逍遙派一脈相承的內功和武學相疊加融合,那創諾的開掛參照物就是段譽,可以直接修改數據,習北冥、吃朱蛤、修微步、放六脈,理論上可以像輝夜一樣把所有人變成他的養分,活到老吸到老,甚至10萬一枚的DAC只要你舍得花錢來個幾十枚,輸出無上限。
在AV群里,有位謙遜的大佬同時擁有創諾、風暴MK2、大鷹卡5和林道夫,均在自身頂班系統上調試使用,意見非常具有參考性。評價林道夫最水潤,場景是家里用風暴,會所用創諾,基本符合上述腦補的定位。此大佬也側面印證,第三級和第四級已經沒有明顯的差距,不可否認的是第四類從堆料和定價上,更頂級一些,不過到了這個段位,已經是各個廠商認知、經驗、技術、工藝的大成,不代表誰定價貴,聽感就一定好。當然到這級的玩家,可以隨時更換機種,也可以都買來,憑心情選妃使用。
三、后記
3.1:坊間傳聞DAC芯片特征排序
模擬感排名:PCM-AKM-ESS
解析力排名:ESS-AKM-PCM
3.2:個人梳理各品牌聲底分類
偏HI-FI聲底(音樂性、模擬感,動人音質):圣歌、雅奇力、林道夫、大鷹;
偏Theater聲底(好音效、大動態,爆破炸裂):大地之聲、風暴、創諾。
3.3:個人理解聲學軟件排名
補償能力最強,算法最復雜,用力最猛的聲處軟件自然是創諾家的Optimiser,既能修正物理位置,又能修正音色音底,還能修正時間相位,通過軟件能把音響的物理狀態如此大幅度的修正,這樣的補妝效果請問還有誰?EQ的調整程度大又可以分段處理,調整選項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做不到,不可謂不神奇。不過,有得必有失,據某大佬介紹,凡事物極必反,數碼補償太多就不自然。就像美女一樣,如天生麗質,略施粉黛即不可方物;如原生底子太差,只能濃妝遮掩,雖說會不自然,總比出來嚇人好。
而次強的當屬林道夫的ROOM PERFECT,而它的修正能力比神奇的創諾Optimiser,從深入度和力度來說,都明顯不及。如此并不影響他一致好評的高班定位,RP先進性在于它采集了房間的數據,而不是單純糾正音箱的頻響。校正的方法也不是EQ調整,而是音頻信號在數字功放內部的濾波處理。這樣保證RP不管校正了多少,對音質都是無損的,永遠是去除不必要的部分,保留本身的精華。
一般EQ調整的后遺癥輕微的會壓縮動態,大的會造成失真,特別是填谷的時候。所以一般我們手動低管都是削峰,拉高曲線都是忌諱的。現代功放的內置校正系統有時候為了目標曲線好看,又不具備那么智能的校正策略,反而是惡聲的成因。即便是日系Yamaha 5200這個旗艦級別,YPAO校正后咋一聽聲音精致了,實際對比,動態壓縮了太多,萌爸把我的5200拿回去開聲就決定不用YPAO,全程手動校正,實際效果也是凌厲果敢,大為稱道。
寫到這里,我又有個奇葩的類比。無論林家的RP還是創家的Optimiser,都是目前軟件界的制高點,就如火影里忍宗的六道之力,一旦獲取就登上忍界巔峰,唯有主人公和大BOSS能獲此殊榮。不同處在于Optimiser就像六道斑一樣,至強的六道之力直接“覆蓋”原生斑的屬性和戰力,導致于六道斑的所有輸出都是來自六道,喪失了忍界大BOSS自身的積淀與特質,因此六道斑的外形和原狀態差異巨大。
好比Optimiser為了優化曲線,把什么都修得干干凈凈,無論什么揚聲器,什么環境都可以把曲線捋得平滑無暇;RP就如六道鳴人和佐助,六道之力與兩人自身的屬性、技術偏好甚至身世靈魂深度融合,屬于“升級式”的加持以提高二人的輸出,強化二人最基本、最擅長的能力,該搓丸子繼續搓,該放電的繼續放。所以他們二人的形態和能力也是穩升,而非“清洗性”的覆蓋,外形的變化自然也不如六道斑明顯。好比RP有效去除不利的環境因素,保留揚聲器原始特征和音色,還你一個精雕高配的本我。你是愿意做更好的別人的,還是最好的自己?
反觀第三方大廠DIRAC,版本不同、套餐不同、融合度不同、完成度不同、效果不同,最終到用戶耳朵的聲音,褒貶不一。有裝配風暴的“定制版”,版本升級后效果提升300%的江湖趣談,產品覆蓋NAD、Arcam、JBL、Monoprice、Emotiva、Datasat、Theta等各個品牌區間,至少裝機數量是當之無愧的NO.1,處理效果我認為排在Optimiser和ROOM PERFECT之后,主要還是穩定性參差不齊,尤其中低價位的機種,總有槽點,反觀前面兩位優秀選手,一面倒的好評很能說明問題。
然后就是高貴華麗的隱藏人物,Acurus ASPEQT,按價位、設計甚至配置來講,都是創諾級,可實際效果嘛…抱歉太過神秘無可奉告。
3.4.1:硬件強大的品牌:雅奇力、大鷹
這兩個品牌都是憑借電路強大、狠下重料、HIFI還原的路子,通過超強硬件打下夯實的基礎,把音質性能深度挖掘出極致效果的典范,同樣不足處在于軟件的契合不夠,對于基礎環境、動手能力和器材搭配的要求高。類似于幾十年傳承下來的牛牛馬馬等超跑,要提升性能直接加缸,動不動V8、V12,懸架硬、座椅薄、方向重、頓挫強、油耗高,適合的場地玩好了行云流水,大部分時間堵在市區路上考驗腰力。
3.4.2:軟件強大的品牌:風暴、創諾
這兩個品牌都是用料一般,但是發揮強大的軟件優勢,把廠家對于音效聲場的理解發揮到極致的機型。這里主要指創諾,簡直用軟件技術制霸了定制前級市場,一言不合就額外開放4聲道輸出,16聲道基礎版立馬升級為20聲道,讓競爭對手傻了眼。類似于汽車市場新霸主特斯拉,靠獨特的電控技術和軟件,實現彎道超車,擴展性好、面向未來、顛覆體驗。刷一次程序就可以縮短剎車距離,再刷一次又降低油耗提高續航,簡直是傳統廠家不能想象的物種。
3.4.3:硬軟結合極好的品牌:林道夫
不用很補的元件,只用合理的硬件,搭配強大的軟件,融入自身多年對聲音的理解,實現恰到好處的結合,每一環節都是90分以上的高段位輸出,達到廠家預設的“目標聲音”,各項相輔相成均衡全面毫無破綻。偏向傳統廠家,不如硬件派重料激進,也不如軟件派新潮顛覆。傳統類的高級貨,性價比超高,離頂流有差異,但無疑都是市面上全面均衡的翹楚。
我把林道夫看成天龍里的戰神喬峰,一是武功配置高級,卻并非絕頂,幾十年純陽少林內功配合十八掌屬于標定的絕配,輸出穩定從不拉胯,比兩掛逼玩家靠譜太多;二是江湖地位憑多年刷怪打野一級級練就,基礎扎實;三是他那無解的契丹人越戰越勇基因和酒精加持。戰斗意識堅定果決,戰斗經驗極其豐富,戰斗智慧常年在線,戰斗技巧純熟到位,臨場發揮屢出奇效,一旦BGM響起遇誰都能全功率輸出找到克敵反勝的辦法,基本打個五五開,至少前面2、300招要輸很難。總結就是武裝配置較高,沒有奇遇,但是一切都配合恰到好處,沒有短板,整體素質過硬,完成度杠杠100分。恰好和林道夫調性如出一轍。
3.5:魅道夫能否復刻的傳聞
我們結合已知的煤老板與林道夫的特征,分析下基本盤。首先,煤老板復刻能力強,東西品質好、耐操、性價比高是優勢,但校音積淀是客觀存在的不足;其次,林道夫核心軟件--RP,是藏在前級芯片內的預裝軟件,若不需日后升級那破解不難;再次,I2S音頻總線協議之前的DSP FPGA芯片以及8層PCB主板花大代價也搞得出來。
而模擬電路和DAC主板,以及其他元件、電容的采購和配對是真正的難點,要做到一比一完全復刻幾乎不可能。要知道林道夫混音不如創諾、堆料不如大鷹,價值點的就是那份“高貴華麗”的校音,DAC電路的搭配改變將直接影響最終輸出的“音質”,無論煤老板的元件參數比原機好或差,只要電路、組合、元件有所不同,就無法組合并校正出100%林道夫的聲音。
因此,煤老板能夠“寨”出以破解RP軟件實施控制,與林道夫相似構架,但音質不同的機型,是大概率事件,但其實與林道夫屬于形相似、質不同的存在。繼續打個比方,大家參考鋼鐵俠、無敵浩克、蟻人的劇情,都是同系同款正牌和A貨間的戰斗,A貨出場都很牛逼,結果都是被胖揍。至少首批應該會是這樣,后期MARK 2、3優化改進會怎么樣,甚至直接超過林道夫,也不是不可能,我們拭目以待。
3.6:顏值排名(太過主觀,僅供娛樂)
巔峰:TrinnovAltitude、Datasat RS 20I、StormISP MK3;
高顏:JBLSDP-55、Anthem AVM 90/70、LyngdorfMP-60/40;
還行:AcurusACT4/MUSE、Arcam AV40、MonopriceHTP-1;
老疙瘩:ThetaCasablanca V。
四、復盤
說明:以上特征分析和總結,全憑本人日常潛水學習記錄梳理,個別經驗之談直接截取自某大燒的語錄,甚至轉載自百科、知乎等平臺,并非全文原創,更無法做到絕對的科學、量化、客觀。我只是信息的搬運工和加工手,后生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
燒友圈流傳一句話“一分錢一分貨,兩毛錢二分貨,三塊錢三分貨”,用料更好、算法更優、投入更大或許會對產出有所提升,不過整體素質的提升絕不是和投入成正比的,拋開價格說性能都是蝦澈淡,從我潛水多個高燒群來看,以上大牌都有各自的簇擁和優勢,甚至線上發同一踢館片段AB云對比。也讓我明白機種到了某個段位,不存在秒殺、吊打、摩擦、完勝等絕對優勢的領先。就像前面說的,即便天花板第四級,在面對高檔第三級,局部領先是有可能,那是因為本身的強項更突出。而綜合講,并不一定全面性的領先,更多的實際情況是這方面這臺好,那方面那臺好。古斯特比飛馳貴,根據本人試駕體驗,飛馳更有參與感和駕駛感,各方面更均衡都是高分,可自駕可后排;古斯特更看重絕對的舒適和安靜,駕駛感幾乎為零,只能為后排服務,道理是一樣。
前面提到的云南鴨王,為人耿直,人緣極好,活躍于各大AV群。原始環境尺寸絕佳,高班器材到位,偏偏在聲學裝修的時候留下瑕疵,在器材搭配和調試階段,沒有與專業人士充分的論證和調試,導致投入高,損耗心力,反復折騰,效果不盡如意人,實為可惜。以此為鑒,如何平衡投資,提高短板是提升綜合輸出的正確路徑。
做功課的目的是為更明白的消費,了解產品的特征及屬性,在有限的預算內匹配最大限度滿足自己需求與側重的產品,就是最合理的發燒方式。細心的觀眾想必已看出本人的心儀對象,高素質前級里HTP-1、MUSE和MP-40讓我糾結很久,任一款都不會錯,尤其MP-40的全面性和直沖天花板的音質性能,更是貫徹一分錢兩份貨的超值大禮包,至此糾結我一年多的大難題終于塵埃落定。無奈由于芯片導致供貨緊缺,此時下定已經比前幾個月漲價了好幾千,看來目前的大環境下,曾經勸我早買早享受的JS們,真的是為了我好(苦笑)。
若是提高預算,跳過第三級直接干到天花板更合理,鑒于本人視聽室由高人精心設計的聲學打底,大鷹的短板對我來說忽略不計,創諾的多元化降維打擊也值得鉆研,可作為下步升級的重點目標。
最后重申:本人不恰飯、未充值、非媒體,更沒粉絲可以帶貨,寫文只因選前級傷透腦筋,常年各處潛水學習后有所積累,特歸納總結自身的理解,列出體驗型干貨分享給有需要的燒友,也歡迎各位大佬提出不同意見,撥亂板正。體驗本身就是主觀的,難免理解或表述有誤,若是我的感受和您的認知有偏差,不用懷疑,一定是我錯了。祝大家燒得恰到好處。
來源:HD199公眾號 , 作者:鈾元素

注:本文轉載自影音新時代,目的在于分享信息,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